根据《河南中医药大学考试改革方案》有关文件精神,为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、严格过程考核,特制订管理学院考试改革方案。
一、基本原则
在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指导下,遵循以人为本、注重过程、全面考核、提高能力的原则,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,以考促教、以考促学,教考分离。
加强学习过程管理,在原来基础上适当加大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,完善形成性考核的管理和质量监控。终结性考核由教务处统筹管理,扎实推进教考分离。
二、具体方案
(一)考核体系
课程考核体系包括必修课和限选课的考核、任意选修课的考核、通识课的考核三大类。
1.必修、限选课考核
(1)考试课:课程总成绩=形成性考核成绩×(60~70)%+终结性考核成绩×(40~30)%
(2)考查课:课程总成绩=形成性考核成绩×(70~100)%+终结性考核成绩×(30~0)%
(3)单独开设的实验课:施行全形成性考核
形成性考核项目包括随堂测试、平时作业、阶段性测试(月考或周考)、结课考核、实验实训考核、撰写(课程)论文、调研报告、小组讨论、小组汇报、学习笔记、设计任务、课堂提问、在线测试等形式。
终结性考核包括期末考核、毕业综合考核、毕业论文等。
2.任意选修课的考核
任意选修课的考核原则上施行全形成性考核,考核不合格,可选修其他课程或重修该门课程。
3.通识课程的考核
通识课的考核原则上施行全形成性考核,考核不合格,可选修其他课程或重修该门课程。
(二)成绩核定方法
1.形成性考核成绩
(1)按照课程类别,依据《河南中医药大学课程形成性考核项目表》选取形成性考核项目,明确各考核项目的成绩评定标准及权重,建立课程完整的考核项目体系。考核项目要设置合理、可操作,考核成绩要有区分度,并能够呈现正态分布。
18个学时课程,要求选用不少于2项考核项目;36个学时的课程,要求选用不少于3项考核项目;多于36个学时的课程,要求选用不少于4项考核项目。
考核项目包括:课堂提问、平时作业、阶段性测试、结课考核、小组讨论、小组汇报、学习笔记、自评、互评、实验实训报告、实践教学调研报告、撰写课程论文及其他符合学校文件要求的自拟项目。
(2)“应得分”的确定
任课教师根据考核项目,确定该门课程形成性成绩“应得分”。“实际得分”低于“应得分”的60%,取消该生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资格。
(2)“实际得分”的确定
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考核项目、成绩评定标准及权重,在授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课中教学互动软件实时记录。
2.终结性考核成绩
期末考核:试题命制及阅卷由教务处统筹管理,原则上坚持授课教师不命题、命题教师不参与辅导,实现教考分离。
毕业综合考核、毕业论文:学生毕业前完成毕业综合考核和毕业论文撰写,教务处和各院部组织相关专家对毕业综合考核和毕业论文评定成绩。
非全形成性考核课程,终结性考核成绩未达到60分,该课程成绩按终结性成绩记录。
3.课程成绩管理要求
(1)教师首次上课时向学生公布该门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。
(2)加强课程过程性管理,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如实进行记录。任课教师按照规定严格记录每位学生取得的分数,确保过程性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。
(3)期末由任课教师统计每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成绩“实际得分”,并计算出形成性考核成绩。
(4)任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前一周内,宣布不能参加该课程期末考核的学生名单及原因,通知学生所在院部,并报教务处备案。
(三)使用课中教学互动软件实施形成性考核
1.开学前一周,教师需明确选用的课中教学互动软件,完成形成性考核项目构成及比例设置,发布考核标准。
2.授课过程中使用软件进行课堂提问、随堂测试、平时作业、阶段性测试(月考或周考)、实验实训考核、撰写(课程)论文等形成性考核的具体实施,所有形成性考核实时记录、保存,实现考核项目的量化。
3.形成性考核应在学期中的不同时间段完成相应的比例,并向学生公布考核成绩(每4个教学周至少公布1次)。
4.结课后进行形成性考核数据统计分析、计算形成性考核成绩,所有资料存档备份(电子及纸质)。
三、实施及管理
1.依托基层教学组织,实行课程负责人制,基层教学组织负责对课程考核项目审核。课程负责人主导建设课程团队,负责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及团队成员分工。根据课程性质、内容、培养目标,科学合理地制定课程考核实施方案。
2.使用课中教学互动软件实施课程的形成性考核,所有环节规范管理,确保形成性考核客观、公平、公正、可信、可回溯,成绩呈正态分布。
3.学校教务处对课程考核实施宏观管理和目标管理,各院部对课程考核实施过程管理。学校定期进行检查,检查结果计入院部年终考核。
管理学院
2022年2月19日